| 課程介紹 |
「人文講座」是大唐生活美學館開館以來最具代表性的課程,亦是「大唐塾」落成後的第一系列活動,以「文化、藝術與環境」為主題,「提升文化藝術涵養」為核心,邀請耕耘於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六場講座共請來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國際知名攝影大師范毅舜、中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馬以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教授巴東、心心南管樂坊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王心心、以及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等重量級講師們為大唐塾揭開序幕。
透過大唐人文講座近距離聆聽大師對話,感受思想碰撞,在台灣首屈一指大師們的引領之下,表達大唐生活美學館對美學教育的堅持,奠定塾師素質基礎,讓生活美學得以傳承。
| 課程大綱 |
第一場
日期:10/17
講師:林懷民
講題:「鄉下孩子的江湖行──林懷民談雲門歲月」
林懷民於1973年創立雲門舞集,從此帶動了台灣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2019年底卸任藝術總監身份,帶領雲門走過將近半個世紀,發表了90齣舞作,超過2400場演出,在舞林江湖中不斷自我顛覆的林懷民,將於本次講座中分享自己的年少生活、雲門舞集的創辦過程與發展,以及這些年的心路歷程及一銅走過的歲月。
第二場
日期:10/24
講師:范毅舜
講題:「從歐洲文化遺產到公東的教堂及野台戲──我的攝影之路」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時代,攝影越來越容易,越來越沒有門檻。喜歡旅行、更愛親近人的國際知名攝影大師范毅舜分享自己攝影的心路歷程,從傳統相機到數位影像,在瞬息光影中,為生活留下細膩人情美學。從歐洲文化遺產到公東的教堂及野台戲,范毅舜都能從中發現驚奇與感動,並用一幀幀精彩的影像以及滿人文思索的文字紀錄著一個全然屬於他的生命體驗。
第三場
日期:11/07
講師:馬以工
講題:「智慧四千年──非物質文化遺產24節氣」
人類的文明源於人們的好奇心,想在浩瀚的宇宙天地間,找出規律、分出段落,使生活得以有所依憑。二十四節氣周而復始,是中國人世代相傳的生產和日常生活的時間指南,對指導農民的農事活動尤為重要,即便現在對於農事的指導功能逐漸減弱,但在東方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鮮明地體現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和適應永續發展的理念。透過馬以工深入淺出的解析,重新認識已有兩千年歷史的中國獨有曆法,使先民觀察太陽及星辰的智慧,在生活中持續實踐與傳承。
第四場
日期:11/14
講師:巴東
講題:「張大千於文化上的重要性與特殊性──中國古典繪畫之現代生命實感」
「五百年來一大千」、「欺世盜名」有著兩極化的爭議與評價的藝術大師張大千,一生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亦是整個繪畫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巴東投入張大千研究長達三十餘年,並於國內外籌辦過十餘場張大千之大型展覽及學術研討會。透過巴東多年的研究解析張大千融會古今、縱橫東西的驚人藝術成就,以及針對張大千的爭議性與特殊性、創作特質、時代意義,作一全面性的解說,領導國人深入賞析張大千的世界。
第五場
日期:11/28
講師:王心心
講題:「『心』裡的音樂──現代人與古老音樂的最短距離」
王心心為當代華人世界最重要的南管音樂家,出生於泉州南管世家,自小便與南管結下深厚的因緣,在南管吟唱與中國古典詩詞文學的結合創作上獨樹一幟。2003年創辦「心心南管樂坊」,秉持著「最古老即最現代」理念,致力於南管與當代藝術跨領域的合作,並在創作演繹中注入新時代意識,拉近現代人與傳統音樂的距離。王心心將以南管樂譜為例,認識譜例、音名與調式,介紹南管主要樂器的特色與演奏方式,並親自示範南管音樂的唱法。
第六場
日期:12/05
講師:李家維
講題:「我願無窮──蒐藏癖的自白」
苗栗南庄鄉山明水秀,在一萬多平方米的山頭裡隱身一棟玻璃透天厝,主人翁李家維是曾2度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也是《科學人》雜誌總編輯。三層樓的玻璃屋容納了五億兩千萬年前的海口蟲標本、七千萬年前的蛇頸龍化石、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唐代的彩俑、九百尊落難佛像…等等無數古董文物、動物植物標本,累積一甲子的蒐藏功力,李家維的珍品橫跨了廣⼤的時間與空間,在講座中李家維將分享他悠遊於古物蒐藏及生態復育中的奇聞異事。